雞樅菌營養成分及藥用價值
雞樅菌又名傘把菇、雞肉絲菇、雞腳菇、白蟻菇、豆雞菇、雞棕、雞菌、螞蟻樅等。雞樅菌的得名據《本草綱目》記載:“謂之雞棕,言其味似雞也?!?br />
雞樅菌在真菌分類上為擔子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雞樅菌屬(蟻巢菌屬)。該屬在國外文獻記載已達到28種。目前我國已知的約有14種(云南就達12種),常見的雞樅菌有小果雞樅菌、小白雞樅菌、柱狀雞樅(柱狀白蟻傘)、粗柄雞樅、黑火把雞樅、盾尖雞樅菌等。雞樅菌的特點是與土棲白蟻有一定的共生關系,有白蟻巢的地方才能有雞樅,是我國朱敏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在我國廣泛分布于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其中云南蒙自地區產的雞樅較為有名,號稱“蒙菌”。雞樅分青皮雞樅、黑皮雞樅和蒜頭雞樅,前兩者食味較好,后者質量較佳。雞樅菌肉質細嫩、潔白如玉,味似雞肉,鮮香可口。該菌兼具脆、嫩、鮮、香、甜等風味,是榮譽古今的菌類珍品。
現我公司已開展人工栽培,產量高,口感鮮美,市場需求量大,因其珍惜十分昂貴,其開發前景較高。
根據分析測定,每100g干品雞樅菌含蛋白質28.8g(菌絲體干品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2.7%),碳水化合物42.7g,鈣23mg,磷750mg,維生素B2(1.2mg),尼克酸642mg。蛋白質中含有氨基酸20多種,其中人體必要的8中氨基酸含量齊全。雞樅菌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也是我國傳統的藥用真菌之一。
據《本草綱目》和《本草從新》等藥物學記載,雞樅菌具有“益胃、清神、治痔及降血脂”等作用,有養血潤燥、健脾和胃等功能,可用于治療食欲不振、就泄不止、痔瘡下血諸癥。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雞樅菌中含有麥角甾醇類物質和雞樅菌多糖體及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成分,能促進非特異性有絲分裂,刺激淋巴細胞轉陰,對降低血糖有明顯功效,并有預防人體癌細胞生長的作用。